高高的院落低洼的土路是黄河滩区的显著特征 
滩区迁建的消息牵动民心 人们期待着幸福生活 
生活在这里的高青人? 电、移动信号都是惠民的 
人们购物看病就医都要翻过黄河大堤到滩外采购 
村里没通有线电视 没有网络 电视一片雪花 
从黄河东过河来种地的村民一待就是一天 中午大家在地头上就着带来干粮凑活一顿 
人去院空 像这家一样境况的还有6户 大都外出打工或投靠亲友 
最年轻的村民刘永凯 上小学是在惠民借读 技校毕业后在家暂时帮父母干活 
赵振芳的弟弟赵振峰低保户 靠政府救济和哥嫂帮助度日 
赵振芳夫妇 1976年在这里居住 至今已有41年 
徐成祥夫妇除了种地还养了几头黄牛 日子过得还算富足 在高青县西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,10户人家,一共4户8口人常住;电、通讯用的是滨州的,路走的是惠民的,穿衣吃饭要翻过黄河大堤到大年陈集市上购买。相隔一道栅栏左边属于滨州,右边属于淄博。他们是高青人,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——?客居人家。 在高青县西部黑里寨镇有一个村子叫于王口。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因黄河改道,于王古村被一分为二,一为河东于王口,属齐东县;一为河西于王口后来属惠民县。1961年恢复高青县,河东于王口归属高青县,即现在的黑里寨镇于王口村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,黑里寨镇于王口村百分之六、七十的耕地在黄河以西,大部分人口过着“河西种地河东吃”的日子。用正在秋种的孙大嫂话说,她家河东2分多地,河西2亩地。种地不是借渡大郭村的渡船,便是转台子浮桥或是惠清黄河大桥,收种庄稼很不方便。 也由于河西土地宽满、柴草富足,于是有一部分人就搬到了河西黄河滩区,借居在惠民县于王口。 现借居河西的村民有10户,而常住的仅有4户8口人。今年65岁的徐成祥和老伴儿李桂英便是其中之一,儿子在滨州女儿在济南,今年中秋节才相约回家一趟陪二老过节。夫妻俩除了种地之外还喂养了几头黄牛,日子过得还算富足。徐成祥的东邻是刘传义一家。刘传义常年在外与人合伙收卖木料,妻子在家种地。儿子刘永凯1998年出生,是“村里”最年轻的村民。赵永凯上小学时在惠民借读,读初中时在高青四中,现在技校毕业在家暂时帮父母干点活。?????? 赵振芳今年67岁,1976年和妻子结婚,为了照顾岳父母在河西于王口定居了40多年,现在儿女各自成家。赵振芳的弟弟赵振峰今年50虚岁,住在东院,是单身低保户。由于身体原因,靠哥嫂帮衬着过活。 另外,还有宋、李、谢、尹等姓村民,都外出打工或投靠子女亲友去了。 河西于王口坐落在黄河滩区,属惠民县,整个村子统共二十几户人家。房屋建在高高的土台子上,四周用砖瓦围砌;街道在低洼处,仍旧保持着传统的红砖房、泥水路的滩区村落风貌。村里没通自来水,没有有线电视;且没有一家卫生室,也没有一个小卖部,没有一处馒头房,村民的日常所需,看病就医要翻过黄河大堤到滩外去。这个高青、惠民两地村民合居的村庄,人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。大家在一起平等对待、和睦共处,即使一道栅栏之隔的左右邻居都不是一个县的人。 2017年9月,于王口村贴出黄河滩区迁建的告示,引来不少村民围观。不久的将来,于王口村将不复存在,这片土地终将还归河滩;客居在这里的人们也将回归本土,期盼着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 摄影师:张维堂,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,航拍摄影师。为《人民摄影报》《支部生活》《山东图片库》等多家知名新闻媒体签约摄影师,现供职于《今日高青》编辑部。先后创作《大堰根儿》《梦里老家五合庄》《天高水清 飞鸟天堂》等系列摄影作品。挖掘整理《渐行渐远的高青老手艺》系列近30期。其作品屡见国内知名媒体,或在各类大赛中获奖。淄博电视台、高青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对其作人物专访。 图片版权所有,请勿转载。电话:15553319855 |